其中,上半年全省累计发电1143.27亿度,增长9.75%;全社会、工业用电量分别为820.00、529.95亿度,同比增长4.08%、2.76%;全省光伏累计发电4.08亿度,同比增长3.32亿度,增长437.82%。
据悉,联合光伏旗下绝大部分电站为大型地面太阳能电站,其中内蒙古及青海省电站发电量对本公司贡献较大,发电量分别占该季度总发电量的41.53%和24.83%。联合光伏作为首家在香港联交所主动公布季度性发电数据的光伏发电企业,将紧抓行业大发展的时代机遇,继续发挥中国领跑者的带头作用,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陆续推出多项行业促进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及《关于在能源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通知》等,从解决电力消纳,到拓宽光伏行业融资渠道等全方位为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联合光伏的环境裨益日益突显,这6.11亿度的太阳能发电量可满足超过3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2016年上半年中国光伏行业发展迅猛,第一季度已实现全国累计装机容量约50吉瓦敢于吃螃蟹的电站业主,从发电量的优势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16年度新规划的八大领跑者示范基地中的济宁采煤沉陷区、两淮采煤沉陷区基地和金寨新能源示范县等,都有大面积的水面光伏,这些都是双玻组件极好的用武之地。
双玻组件可以实现透明组件的需求,可广泛应用于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项目;尤其在光伏玻璃温室大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实现了光伏发电,又实现了温室内农作物的种植,增加了综合收益。5月,上海SNEC国际光伏展,我们环顾几乎所有的组件厂展台,可以没有精致的展台和靓丽的模特,但一定不能没有一款耀眼夺目的双玻组件。在目前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与欧、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在当前欧债危机及全球经济仍不景气的状况下,中国与欧美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为欧美相关原材料和设备的对华出口创造了巨大的市场。②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企业的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引进和革新,其技术水平在不断的进步和提高,骨干企业已掌握了高性能晶硅太阳电池的成套生产技术。由于光伏电池的生产成本,主要是由多晶硅和其他原材料组成。目前光伏产业出现的贸易壁垒,对各国都不利,尤其是中、美、欧的光伏产业,合作胜于对抗,合作才能共赢。
而美、欧对华的光伏双反,使中国对欧美的光伏产品出口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种状况迫使中国光伏产业必须极力开发国内的市场和国际新兴的光伏市场。中国政府,在面临不公平的贸易侵害时,对中国多晶硅产业施以正常的贸易救助,是正当和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将有利于全球光伏产业健康和有序地发展。
另一方面,这些老牌多晶硅公司在前几年多晶硅高价时期,把建设多晶硅厂的设备折旧费已全部收回,因此,生产成本中就几乎没有折旧费了。二、加速国内市场的启动1.两头在外和产品过渡依赖出口的局面应尽快改善近年以来,中国虽然已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生产大国,然而两头在外的格局仍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一问题限制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成了欧美对华光伏贸易战的靶子。对于国家商务部已提起的多晶硅双反调查,中国整个光伏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应从长远利益着想。美国的GTSolar公司上海代表处曾对媒体透露,目前世界主要多晶硅企业,大部分都采用GTSolar公司的多晶硅炉生产多晶硅,而采用GTSolar的设备,其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应在30美元/kg左右。
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光伏市场发展迅速,全球光伏市场已开始复苏,将逐步走出光伏产业调整的阴霾,迎来光伏产业新一次的发展机遇。在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不景气情况下,欧美各国都加大保护本国公司利益,在光伏产业纷纷实行贸易壁垒,因此对外依存度达80%左右的中国光伏企业不得不面对欧美光伏双反的困境。因此,所产多晶硅的价格缺乏与欧美老牌大公司竞争的抗衡能力,再加上美、韩、德实行多晶硅亏本低价倾销,如此巨大的冲击,使中国多晶硅企业无法承受。除此以外,这些老牌多晶硅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型化工联合体,可互相利用其产品的副产物,且可通过其他工业部分的资金补贴多晶硅的亏损。
欧、美对华光伏双反的申诉方认为:中国的光伏公司存在倾销,政府存在补贴行为,中国光伏产品的低价导致欧美光伏产品的市场价降低。2.政府应保护中国幼稚的多晶硅民族产业2011年,中国虽不是多晶硅生产强国,但已是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国,2011年产能已达14万t(约占全球40%),产量已达8.3万t(约占全球35%),2012年中国多晶硅产能已达约17万t,如不受美、韩以低于成本价倾销多晶硅的影响,中国多晶硅产量可达10万t以上。
目前,中国光伏产品仍80%左右用于出口,而铸锭、硅片生产的技术和设备在很长的时间内依靠国外技术。之所以欧美及韩国的大型多晶硅公司能低价倾销多晶硅,一方面相关国家政府对其大型多晶硅公司进行政府资金的大力补贴和给予电力的优惠政策。
2014年全球光伏产业和市场,虽其发展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经过近2年多的调整,其产业结构有所改善,通过优胜劣汰淘汰了部分落后产能。欧美与中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欧、美在光伏方面互补性很强。中国对美、韩、欧的多晶硅双反,一是希望全球多晶硅行业能进行正常地公平竞争,而不是采用低于成本价的倾销方式进行竞争和打垮对手。在2011年10月美国对华提起光伏双反后,美、韩多晶硅公司加大了多晶硅倾销力度,全球多晶硅价格急剧下跌。一、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全球光伏市场是个一体化的大市场,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国与美、欧在光伏领域只有互利合作,才能相互依存和共赢,相反则双输。其实,全球与中国光伏产品近年来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是:①国际光伏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多晶硅等价格大幅度降低。
目前,欧美有关部门在以光伏双反的方式打压中国光伏产业下游的电池和组件商的同时,却积极地用大量财政补贴其本国多晶硅公司,使其多晶硅公司有能力将产品低价倾销,打压全球多晶硅价格,迫使中国光伏产业的上游多晶硅公司大量停产或倒闭。欧美在光伏技术研发、原材料和设备制造等方面具有优势。
同时,由于欧美市场在光伏产品方面具有巨大需求,因而中国光伏产品对欧美出口达到较大规模。综上所述,由于原材料大幅降价、中国光伏公司的技术进步和集约化生产大幅提高,降低了成本,因此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价呈快速下降,而绝非是中国光伏公司的产品倾销和政府补贴行为所致。
美、韩、欧多晶硅低价倾销到底能持续多久,这取决于他们的资金实力有多大、相关国家对其支持力度有多大、以及中国政府对美、韩、欧多晶硅双反的力度有多大。二是希望多晶硅价格能回升到较合理和理性的水平,而不是要保护落后的产能。
甚至已有国外多晶硅公司提出零销售价,只要中国进口方支付10美元左右的交易费用,就可获得多晶硅。三、发起对美、韩多晶硅双反调查非常必要中国对美、韩、欧的多晶硅双反,其目的是遏制美、欧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的类似制裁,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美、欧在双方税率上做出让步。可以说,高技术的工业化运用使中国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多晶硅生长、电池生产、组件封装、系统集成方面,中国光伏企业与欧美的光伏企业,是上下游、合作互补的关系。
在2012年4月以来,美、韩多晶硅巨头发起了新的价格大战,全球多晶硅价格进一步下跌,美、韩2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报价都在20~25美元/kg之间,扣除运费和关税等之后,其出厂价仅在15美元/kg左右,显然是低于成本价倾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然是全球各方优势互补的国际分工产生的良好结果。
对于美、欧光伏双反的反思得出,中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决不能只依靠出口或一二个市场,二是应均衡发展各地光伏市场,以保证其行业的平稳和正常的发展。目前,全球光伏产业与市场已融为一体,未来将是一个大产业和大市场。
未来全球光伏市场的前景可观,尤其是中国的光伏应用市场,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在这样的时候,中国政府应积极保护中国幼稚的多晶硅民族产业,避免中国多晶硅产业整体被扼杀。
假如现在不能保护作为光伏基础的中国多晶硅产业,如果中国的多晶硅产业被摧毁了大部分或全军覆没,将来吃大亏的将是中国整个光伏产业,未来的多晶硅市场可能又被国外大公司所左右和垄断。中国的光伏产业,将会一如既往地保持开放和合作的态度,加强与欧、美光伏同行在光伏产业的上下游产业的全面协作,共享中国绿色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相反,如果对于那些采用恶性竞争手段的行为不加以制止,将会断送中国多晶硅和整个光伏产业发展的美好前程。在正常情况下,中国将可能达到10万t以上的多晶硅产量,但由于美国和韩国对中国进行多晶硅的低价倾销,使中国90%以上的多晶硅公司停产,使中国多晶硅产能的绝大部分都不能发挥作用。
其目的是缓解中国多晶硅产业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保护中国幼稚的多晶硅产业,促进国内部分已成长起来多晶硅公司的发展,以彻底改变中国光伏行业多晶硅依赖进口的局面。中国的多晶硅公司,基本都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其建立时间短,经验、技术和资本积累有限,建厂投资成本绝大部分还没收回,资金压力大。
2012年以来,中国90%以上的多晶硅公司停产或大幅减产。2011年中国多晶硅自给率在60%左右,而2012年中国多晶硅自给率再次降低20%以上,自给率仅在40%左右。
同时,也是对中国可再生能源战略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为全球多晶硅产业能稳定发展提供了公平的贸易竞争环境。然而,2011下半年以来,由于美、韩、德以低于成本价对中国实行多晶硅低价倾销,而使中国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多晶硅产业,受到了巨大冲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